华尔街见闻援引高盛消息称,本周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发出了政府希望年内再次放松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信号。
根据国务院9月6日召开的常务会议,中国将增加基础设施开支,加大财政政策实施力度,鼓励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民间投资等。
继年初一轮大幅放松显著提振了实体经济增速,但同时货币和信贷增速加快及通胀走高之后,中国的政策立场从已4月开始正常化。这场会议则表明,政府希望今年再次放松经济政策。
作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决定可能是由于经济活动再现疲弱态势,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数据显示,中国前7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是自2000年以来的最慢扩张速度,也是连续第三次低于10%。这表明,一季度信贷增长的刺激效果渐渐消逝。
这些政策变化对宏观经济的明显影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国务院检查小组将敦促基层官员履行职责。解决融资问题的主要方式可能主要来自政策性银行提供预算外准财政支持。
至于政策放松的取向,市场普遍认为将更多地依赖积极财政政策,高层在这方面释放的信号也已经相当明显。
李克强当日在会上表示,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力度。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则在2日举行的G20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直白地指出,“目前传统的货币政策无效。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再是有效的,不会支持可持续增长。财政政策应该更加积极。中国需要更好地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提振企业家的信心。”
在今年3月的两会上,财政部在2016预算草案报告中称,计划将2016年中国赤字率上调至约3%;计划2016年全国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规模,也是中国首次触碰“3%国际警戒线”水平。计划中的地方财政赤字规模上调幅度更大,同比增幅达56%,至7800亿元。
经济学家们预计,受高层政策刺激,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整体经济形势未来几个月将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