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煤价旺季“翘尾”预计涨幅有限

在北雨南旱天气的持续影响下,煤炭市场供需格局逐渐发生转变,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矛盾显现,对煤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8月24日,秦皇岛海运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本报告期(8月17日至8月23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每吨732元,环比每吨上行1元。

从环渤海6个港口交易价格的采集情况看,本期共采集样本单位85家,样本数量为320条。5500大卡的现货综合价格为每吨853元,长协综合价格为每吨719元,现货与长协的计算比例为1比9。从计算结果看,本报告期,24个规格品中价格上涨的有1个,涨幅为每吨5元,其余规格品价格持平。

分析认为,在北雨南旱天气的持续影响下,煤炭市场供需格局逐渐发生转变,区域性、结构性的供需矛盾显现,对煤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本周期沿海煤炭综合平均价格小幅上涨。

强降雨对煤炭供应及中转环节造成一定影响。本周期内,在持续性强降雨及区域疫情影响下,产地货源外运不畅,大秦线日均运量不足110万吨,秦唐港口货源集港效率明显下降。部分港口虽封航,但影响相对较小,调出量持续高于调入量,秦唐港口库存加速下行。8月23日,秦唐港口库存2099万吨,较月初下降了225万吨。港口蓄水池作用减弱,且高卡煤现货存量偏低,在需求增加时易出现兑现空窗,从而提振上游出货方信心。

长江流域旱情大幅削弱水电出力。长江流域来水持续偏少,干旱自四川蔓延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峡水库入库、出库流量低于去年同期55%以上。水力发电量下降,不仅使水电大省发用电形势严峻,对依赖跨区送电的省份来说,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用电缺口,多省份煤电机组高负荷运转,去库节奏加快,区域性用煤需求增加,在长协煤之外的现货询货采购增多,本周期内煤价旺季“翘尾”态势趋强。

非电需求逐渐释放,高卡煤询货增多。随着出伏在即,工业企业及基建项目即将加速生产,部分企业提前开启非电用煤的补库采购,叠加目前电厂供存煤结构的矛盾,市场对高卡煤的需求增加,煤种结构性矛盾成为支撑煤价较强运行的重要因素。

整体来看,在中长协煤源得到保障、供需大盘整体稳定、价格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的影响下,煤炭价格虽出现旺季“翘尾”,但涨幅有限。而持续两个月的高强度耗煤季即将步入尾声,在淡季补库及工业经济回升影响下,预计煤价将出现短期波动。

沿海航运市场方面,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海运煤炭运价指数(OCFI)显示,本报告期,海运煤炭运价指数小幅下行。8月23日,运价指数收于896.15点,与8月16日相比,下行76.69点,降幅为7.88%。

具体到部分主要船型和航线,8月23日与8月16日相比,秦皇岛至广州航线5万吨至6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收于每吨53.1元,环比每吨下行6.9元;秦皇岛至上海航线4万吨至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收于每吨32.5元,环比每吨下行4元;秦皇岛至江阴航线4万吨至5万吨船舶的煤炭平均运价报收于每吨34.6元,环比每吨下行4元。